文章作者對時代精神提出了一些看法
關於時代精神運動,俺還沒深入去思考其中可能的問題與方向
有興趣可以先搜尋
總之,討論串裡有一段作者提出無法廢除貨幣的理由:
貨幣,就是磅秤的角色。在以物易物的市場中,如何得知這個交易是公平的?一間房子換一台名車,這個交易是否浪費?一盒雞蛋交換一箱衛生紙,又是誰比較浪費?一小時的按摩交換一個月的房租,誰又在占誰便宜呢?不使用貨幣的情況下,不同種類物資或服務之間的交易很難做比較,有的甚至根本無從比較。如此一來,以物易物交易自然也就不具備「防止資源浪費」的能力。而貨幣就是用來當作磅秤,也就是一種測量單位的角色,使得不同種類的物資和服務之間可以互相比較,因此能降低資訊成本。
其次,在以物易物的社會中,貨幣依然可能會存在,人們會使用流通量較大的物資當貨幣。以前的馬雅人是使用可可豆當貨幣、大蕭條期間德國人使用菸酒當作貨幣,理由僅僅是為了交易上的計算方便。看起來相當合理,BUT..
因為俺之前看過一些關於貨幣問題的爭議,也覺得它不是什麼好東西
明明是可以大量列印的紙,卻被一些似乎有信用的單位定義價值
不斷操作套利,直到牛皮吹破,相信的人還要買單
這讓我覺得有必要,去想一個不用貨幣的方法:
讓貨幣真的成為虛擬單位,只有概念沒有實體
在資訊非常即時且流通的時代 ,我們不用拿著豆子當貨幣
每個物品都可以即時在雲端得到當下的定價並交易
交易過程若產生價差,再即時用可以換算的其它第三方實體成交
(可能7-11名下的某罐飲料, 暫時成為我的所有物)
如果我沒去喝,直到下一次交易時可以再拿出來跟著換算
(實體通路商變成銀行之類的單位)
這樣不但東西可以留通,價值留在實體
過程中沒有貨幣實際運作所需要的必要條件
目前想到的有:
- 銀行這個角色改由,能永續流通物資的超級物流單位接手
- 公開且公正的雲端物資價值換算系統,並且由宇宙無敵防駭單位維護
- 完全網路連接環境
- 每個有交易需求的個體,都有一個擁有權資料庫供系統判斷,並由上述防駭單位維護
- 每個有交易需求的個體,都能即時無條件連結上述系統
不知道有沒有想錯 :p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