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/23/2013

資源流動性

昨天看到這篇:用小學生數學解釋:為何台灣 GDP 成長,大學生起薪卻降低?
竟然需要登入, 還講得很有道理似的 XDD

可能因此裡面的留言都寫得蠻豐富,看得也是很累..

文中提到目前台灣企業的獲利能力不足, 以及後人就是該死的原罪關係


當時的想法:
也許應該把擁有較多資源這件事轉為流動性  
每個人只要有參與競爭力活動, 都至少保有基本生活資源
若想得到更多生活資源, 可選擇與目前持有較多資源的企業一起成長 
或創造新的價值, 形成相對強勢的競爭力來爭取資源 
每個人包含企業, 在競爭力不足時就要逐漸讓出先前爭取的資源, 直到回歸原 
讓更有競爭力的企業加強成長, 人力也會因為資源調整再度流動
其中也不是沒有累積, 人的內在價值與心靈成長 
以及歷史定位, 都是體制拿不走的
所以, 除非浪費生命, 沒有人會因為留不下資源而拒絕成長 
以上, 似乎與現實蠻接近, 就差在資源流動性 
但現有機制的資源就不會流動嗎?  
應該就是靠革命了 
只是人的生命有限, 不一定剛好遇到, 有機會就是先搶在說 
革命歷史也不斷循環
似乎可以看一下: "反脆弱"

不過後來想想,當某一群人已經爭取到較多資源
他會不會反過來利用這些資源,搶走其他人的競爭力
或是根本就以阻止他人發展來取得相對優勢

最後還是回到人性了~嘖嘖

8/04/2013

二十五萬人上街頭的想法

昨晚 8/3 凱道出現了二十五萬人

他們要的是正義與真相

老實說本以為,現場不會這麼多人


事後再想想, 這整件事其實是累積的

洪案是引爆的稻草

群眾心中那股怒氣, 源自長久以來的壓抑

從現場大家所唱的歌可以聽出

人們氣的是自己的無力

被企業和政府, 被金錢與權力

一再的支配

...

雖然透過這次的吶喊, 群眾的情緒暫時得到宣洩

正義之光似乎閃爍了一下

但我們還是無法快樂

原因就和上篇我對自由的想法一樣

我們知道的已經太多了

直到有一天

我們不再想起或不再忘記






[附錄]

  • 你敢有聽著咱的歌 -《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?》Taiwanese Version (2nd ed.)


  • 寫給洪仲丘的歌│在你死了以後 After you are gone【野人洞穴】


  • 新聞:4嫌疑人交保、滅證案「不得再議」 洪家人嘆絕望 告別式拒軍禮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4%E5%AB%8C%E7%96%91%E4%BA%BA%E4%BA%A4%E4%BF%9D-%E6%BB%85%E8%AD%89%E6%A1%88-%E4%B8%8D%E5%BE%97%E5%86%8D%E8%AD%B0-%E6%B4%AA%E5%AE%B6%E4%BA%BA%E5%98%86%E7%B5%95%E6%9C%9B-%E5%91%8A%E5%88%A5%E5%BC%8F%E6%8B%92%E8%BB%8D%E7%A6%AE-213000083.html


8/01/2013

真正的自由?

結論:追求自由的人其實在追求這三種可能

知足 或是 無知 或是 全知



任兩獨立個體在有限空間同時存在,就會帶有相對關係

當個體的數量多起來,為了追求群體運作效率將需要制度
有了制度就會出現行使權力
有了權力就有人需要讓步 
就會造成不自由
...

當所有人都能認為,遵守群體制度而讓步是理所當然

如同鳥在天上飛,魚在水裡游,連問題都不存在

此時,大家都自由了

...

人類史也一直出現強大的國家組織企圖讓人民感到自由~XDD

...

但是,總會有人無法接受制度,或是沒被環境同化

所以,真正的自由不可能發生嗎?
除了人類以外

在路地上行走,遵守地球重力法則的生物們 
似乎對於能隨意走動這點,感覺很自由
...

真正的自由要靠不可抗的因素來達成? (or 不知可抗的因素?)

我們所追求的自由,要靠 無知 或 全知 來達成?
(ps. 俺認為自知不算是自由,因為知道的當下不再自由)

不想無知又無法全知

人類若不知足大概是回不去了

因為知道的已經太多了~XDD

7/24/2013

關於無貨幣的運作想法

早上看到這篇文章的討論 [JohnChen] 時代精神,只是精神
文章作者對時代精神提出了一些看法

關於時代精神運動,俺還沒深入去思考其中可能的問題與方向
有興趣可以先搜尋


總之,討論串裡有一段作者提出無法廢除貨幣的理由:
貨幣,就是磅秤的角色。在以物易物的市場中,如何得知這個交易是公平的?一間房子換一台名車,這個交易是否浪費?一盒雞蛋交換一箱衛生紙,又是誰比較浪費?一小時的按摩交換一個月的房租,誰又在占誰便宜呢?不使用貨幣的情況下,不同種類物資或服務之間的交易很難做比較,有的甚至根本無從比較。如此一來,以物易物交易自然也就不具備「防止資源浪費」的能力。而貨幣就是用來當作磅秤,也就是一種測量單位的角色,使得不同種類的物資和服務之間可以互相比較,因此能降低資訊成本。 
其次,在以物易物的社會中,貨幣依然可能會存在,人們會使用流通量較大的物資當貨幣。以前的馬雅人是使用可可豆當貨幣、大蕭條期間德國人使用菸酒當作貨幣,理由僅僅是為了交易上的計算方便
看起來相當合理,BUT..

因為俺之前看過一些關於貨幣問題的爭議,也覺得它不是什麼好東西
明明是可以大量列印的紙,卻被一些似乎有信用的單位定義價值
不斷操作套利,直到牛皮吹破,相信的人還要買單

這讓我覺得有必要,去想一個不用貨幣的方法:
讓貨幣真的成為虛擬單位,只有概念沒有實體 
在資訊非常即時且流通的時代 ,我們不用拿著豆子當貨幣 
每個物品都可以即時在雲端得到當下的定價並交易 
交易過程若產生價差,再即時用可以換算的其它第三方實體成交
(可能7-11名下的某罐飲料, 暫時成為我的所有物) 
如果我沒去喝,直到下一次交易時可以再拿出來跟著換算 
(實體通路商變成銀行之類的單位) 
這樣不但東西可以留通,價值留在實體 
過程中沒有貨幣
實際運作所需要的必要條件
目前想到的有:

  • 銀行這個角色改由,能永續流通物資的超級物流單位接手
  • 公開且公正的雲端物資價值換算系統,並且由宇宙無敵防駭單位維護
  • 完全網路連接環境
  • 每個有交易需求的個體,都有一個擁有權資料庫供系統判斷,並由上述防駭單位維護
  • 每個有交易需求的個體,都能即時無條件連結上述系統


不知道有沒有想錯 :p

幹! 我好想做點什麼!

突然覺得很想幹點大事!

悶著不是辦法!

第三行~睡覺~

7/22/2013

軍隊制度的想法

早上看到這則新聞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好男不當兵-預定招募2.8萬只來462人-074446648.html

加上最近爆出的軍中亂象
很明顯反應出現代國軍制度很讓民眾反感



我覺得和平時代的軍隊制度, 可以走親民路線
只要讓大家都有保家衛國的心, 不該長期把人關在營裡
要週期性回社會生活, 定時回營練身體, 提供彈性調動

如果軍隊可以達到這幾點

  1. 如同可週期性使用的免費健身中心
  2. 離營時, 有政府提供的進修或工作可以選擇
  3. 民眾的好朋友

這種制度的軍隊, 可以與和平時代社會共存
萬一發生戰爭時, 如同替民眾挺身而出的管道
之後想從政想轉到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路可通

能成長, 能與社會並存
對我而言就蠻有吸引力了
不知道民國幾年能看到這種好地方


7/21/2013

那個舞台與那個小所在

半夜睡不著

想起昨日午後熱到昏頭的胡思亂想~ :p

人活著,不論求生存還是求名利 
到頭來,所嚮往的是一個能得到滿足的地方 
一個能有所表現的舞台
這個舞台可以很大,大到世人皆知 
也可以很小,小到自我滿足 
相較於默默無聞,你可以力求驚天動地 
相較於眾人皆知,你可以淡定怡然自得 
不論是哪種心境,在在都是滿足 
人一旦求得滿足,接下來不論想安定、想突破 
隨著時間流去,所期待的將是一絲平靜 
一個心靈沈澱的早晨
...

人生也快三十了,持續追求一份滿足感

哈~天亮了~ :)